生活館

生活館實名驗證

Y7009627705粉絲數161天前上線

正評 100% (10)

出貨速度 8~9 未出貨率 0%加入時間 2023/02/10

正評

100%

總評價 10
未出貨率

0%

優於全站平均

占有還是存在 [美]艾里希·弗洛姆 程雪芳 譯 心理學大師弗洛姆 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學派代表的最后一部著作 出

直購

滿699免運

定價

$425

    數量
    運費活動
    • 運費抵用券7-ELEVEN 滿99元運費折抵31元

    付款方式
    • 現金付款
    • 全家取貨付款
    • 萊爾富取貨付款
    • 7-ELEVEN取貨付款

    現金付款

    • Yahoo奇摩輕鬆付現金接受付款方式:ATM轉帳 / Famiport / 輕鬆付帳戶餘額

    ATM 提供5家銀行:合作金庫、華南銀行、台灣銀行、國泰世華、中國信託,以上5家同行轉帳,免轉帳手續費。

    全家取貨付款

    Yahoo奇摩輕鬆付

    7-ELEVEN取貨付款

    Yahoo奇摩輕鬆付

    萊爾富取貨付款

    Yahoo奇摩輕鬆付
    運費
    • 7-ELEVEN取貨付款單件運費$60

      • 單件運費$60
      • 滿2件,運費$60
    • 全家取貨付款單件運費$60

      • 單件運費$60
      • 滿2件,運費$60
    • 萊爾富取貨付款單件運費$60

      • 單件運費$60
      • 滿2件,運費$60
    • 宅配/貨運單件運費$60

      • 單件運費$60
      • 滿2件,運費$60
    商品狀況
    全新品
    所在地區
    澎湖縣
    商品編號
    101421694624
    輕鬆付 價金保管新登場
    輕鬆付 價金保管新登場

    輕鬆付提供價金保管,交易更安心!

    商品資訊

    新品上架 喜歡可以下標。部分商品不同規格價格不一樣,急需請勿下標,購買前請咨詢客服,感恩。ISBN編號:9787532787081書名:占有還是存在作者:艾里希·弗洛姆作者地區:美國譯者:程雪芳定價:55.00元書名:占有還是存在是否是套裝:否出版社名稱:上海譯文出版社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弗洛姆區分了兩種不同形式的生存方式,即占有和存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的基礎是以利潤為取向的社會,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則會創造性地運用人的力量。他對消費社會的反人道、對人的無意識的操縱,以及為穩定社會經濟制度而進行的蓄意消費刺激,都進行了尖銳的批判,并提出了變革性的綱領見解。
    圖片 圖片
    艾里希·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裔猶太人,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著有《愛的藝術》《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尋》《存在的藝術》《健全的社會》《論不服從》等。弗洛姆十分重視對人與社會的關系的研究。他承認人的生物性,但更強調人的社會性,認為人的本質是由文化的或社會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決定的。他的思想融匯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馬克思的人本主義學說。
    圖片 圖片
    前言
    引言 偉大的允諾、允諾的落空以及新的可能
    幻想的破滅
    偉大的允諾為何落空?
    人類變革的經濟必然性
    災難之外還有別的選擇嗎?
    第一部分 理解占有與存在的區別
    第一章 第一瞥
    對占有與存在進行區分的意義
    以幾首詩歌為例
    慣用語的變化
    詞語溯源
    存在的哲學概念
    占有與消費
    第二章 日常經驗中的占有和存在
    學習
    記憶
    交談
    閱讀
    行使權威
    占有知識與知道
    信仰

    第三章 《新約》《舊約》以及埃克哈特教士著作中關于占有與存在的論述
    《舊約》
    《新約》
    埃克哈特教士(1260—1327)
    第二部分 對兩種生存模式之根本不同的分析
    第四章 什么是占有型模式
    貪得無厭的社會——占有型模式的基礎
    占有的本質
    支持占有型模式的其他因素
    占有型模式和肛門性格
    禁欲主義與平等
    生存型占有
    第五章 什么是存在型模式?
    積極主動地生存
    主動與被動
    作為現實的存在
    給予、分享及犧牲的意愿
    第六章 占有和存在的其他方面
    安全感——不安
    團結——對抗
    快樂——享樂
    罪孽與寬恕
    對死的恐懼——對生的肯定
    此時,此地——過去,將來
    第三部分 新人類與新社會
    第七章 宗教、性格與社會
    社會性格的基礎
    社會性格與“宗教”需求
    西方世界信仰基督教嗎?
    人道主義的抗議
    第八章 人類變革的條件和新人類的特征
    新人類
    第九章 新社會的特征
    一門關于人的新科學
    新社會有可能實現嗎?
    參考文獻……230
    圖片 圖片
    無節制的欲望滿足無益于人類的福祉,它不會帶來幸福,甚至也不會帶來最大化的享樂。

    人們拒絕承認的是,并非自私自利的人類本性使得工業社會產生;恰恰相反,自私自利與貪婪是工業社會大環境的產物。

    現在的語言風格表明當今社會已高度異化。幾十年前,病人不會說“我有一個難題”,而會說“我很困擾”;不會說“我有失眠癥”,而會說“我睡不著”;不會說“我有幸福的婚姻”,而會說“我結婚了,很幸福”。

    在占有型模式中,人們的幸福就在于高人一等、在于擁有權力,并且歸根結底在于征服、掠奪和殺戮的能力。而在存在型生存模式中,幸福在于愛、分享和給予。

    只要我們仍然活在占有型生存方式中,我們必然怕死,任何理性的解釋都不會消除這種恐懼。但是,一個人如果能夠重建與生命的紐帶,回應他人的愛并點燃自己內心的愛,那么哪怕他在彌留之際,恐懼感也會大大減少。
    圖片 圖片